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近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三十周年特别版)》。报告指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在2006年至2022年实现了快速扩张,回收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6.33%。其中,2022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37067.7万吨,较2006年增加261.32%。
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类有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及废电池等多个品类。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介绍,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逐步增强。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回收价值方面,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此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可用作原料的再生资源,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随着政策落地实施,2018年之后再生资源进口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许军祥告诉记者,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类再生资源回收量降低,回收价格下跌,带动全年回收总额同步下降。
从报告来看,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1亿吨,同比下降2.6%;回收总额约为1.31万亿元,同比下降4.0%。废钢铁是回收量最大的品种,占2022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的60%以上。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有9万多家,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许军祥说,近年来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年攀升,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回收网络,集回收、分拣、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渐完善。
除了对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外,物资再生行业也成为吸纳城乡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保护贡献了积极力量。
许军祥认为,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未来国家对物资再生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会不断加强,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也会不断提升。
行业面临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
报告指出,当前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呈现出回收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聚集初具规模、“互联网+”广泛应用、规范程度逐步提升等特点,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不足是该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城区每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每2500户设置一个回收站点。
许军祥介绍,现阶段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但覆盖率较低、缺少配套分拣加工设备、运输储存不便等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回收网点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居民再生资源的交投、处置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回收效率低下。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偏低也阻碍了物资再生行业的发展。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受到技术、成本等多因素影响,粗放拆解、处置混乱、“二次污染”等现象屡见不鲜,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规范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军祥表示,有关所得税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实施以来,各地政策执行力度不一,很多地区存在“税收洼地”,区域之间税收政策严重不平衡;企业前端难以取得进项发票,退税难度大幅提高等问题尚未解决,为正规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
此外,物资再生行业标准缺失阻碍行业规范。目前,我国物资再生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覆盖范围不广泛、管理程序不够严格、制修订不及时、技术水平偏低、内容交叉重叠或矛盾冲突等,特别是再生资源品类较多,细分领域的标准严重不足,全面完善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研发环节存在明显短板。”许军祥表示,目前物资再生行业技术装备研发能力不足。回收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攻关,多数中小企业仍以手工回收分选为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例如在稀贵金属提炼、低值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领域,科技研发支撑弱的问题尤为突出。
“互联网+回收”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
再生资源是指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资资源,能够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
物资再生领域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能具体发挥哪些作用?以废钢为例,许军祥告诉记者,钢铁制造过程有两个主要流程,一个长流程和一个短流程。长流程以铁矿石作为主要原料,短流程以废钢作为主要原料,长流程当中高炉炼生铁是碳排放最高的部分,产生二氧化碳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二;短流程中废钢代替铁矿石,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工艺流程较短,减碳效应明显。
用废钢来替代生铁,这也表明原料端的减排贡献会大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端。在他看来,物资再生行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发展物资再生行业,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承载压力。
许军祥说,目前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互联网+”回收模式被广泛应用。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就已开始对“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此后,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以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完善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回收’模式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方面,许军祥提到,我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